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井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
AO/mm |
AB/mm |
AB/AO |
1 |
523.5 |
109.5 |
0.2092 |
2 |
525.5 |
110.0 |
0.2093 |
3 |
527.0 |
110.5 |
0.2097 |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
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 。
6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研究CO2的性质。
提示:①忽略块状大理石中杂质对本实验的影响
②碱性碳酸钠溶液与中性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如下图所示,装入药品,打开K,玻璃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导管口处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关闭K,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反应能够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反应停止后,向a中滴入酚酞溶液,并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固体,充分反应后 a中溶液呈红色。打开K,待a、b中液面相平后立即关闭K,轻轻振荡b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最终b中红色褪去,此时b中溶液的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将___________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若用装置A、C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完氧气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下列表述回答问题:
(1)已知A、B、C、D均含有两种元素。固体A中加入液体B,能放出大量热。固体C中加入液体D,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过滤,只得到液体B和固体C。
①A跟B反应的生成物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用于建筑材料等,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C跟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固体E、F和液体G、H四种物质中,任意一种固体与任意一种液体混合均有气泡产生。E通过其它反应能生成F。
①若E为单质,E、F的化学式可能为(写一组即可)。
②若E和F均含三种元素,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为。固体E和二氧化硅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和铜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能有效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是_______
A.家用水龙头镀铬 | B.汽车表面喷漆打蜡 |
C.自行车链条涂油 | D.菜刀用后洗净擦干 |
(2)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CuO + H2SO4 CuSO4 + H2O Fe + Fe2(SO4) 3 3FeSO4
① 过程Ⅰ中氧化铁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 过程Ⅱ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填类型名称)。
③过程Ⅲ加入适量A的作用是________;该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④A~F中含铁元素的有(填序号)。
溶液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医疗上常用0.9%NaCl溶液作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2)配制500 g生理盐水,需要的仪器为(填序号)。
(3)已知KCl的溶解度20°C时为34 g,40°C时为40 g。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B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② A~E所得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的饱和溶液是(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