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晴在沙滩上捡到一小块鹅卵石,想用学过的浮力知识测量它的密度,于是把它拿到了实验室。

(1)她设计了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测量的方案如下:
a.用细线将鹅卵石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鹅卵石的重力,记为G。
b.在烧杯内装入适量水,并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鹅卵石,使它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为ρ石= (用G、F和ρ水表示)。
(2)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鹅卵石的重力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使得她放弃了这个方案,她放弃的理由是 。
(3)她在老师指导下重新设计了用天平、烧杯、水、细线测量鹅卵石密度的方案,并进行了测量。
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 处,当指针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 g。
c.在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g。
d.如图丁所示,使烧杯仍在天平左盘,用细线系着鹅卵石,并使其悬在烧杯里的水中,当天平平衡时,天平的示数为68.8g。则鹅卵石的体积为 cm3,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ρ水=10×103kg/m3)
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B的焦距凸透镜A的焦距。(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2)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选填“大”或“小”)。
(4)若小磊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cm的凸透镜。
写出以下四种仪器的读数.
(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cm
(2)天平是学生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器材。某同学用天平测量一金属块质量,待天平平衡后,右盘内砝码数量和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g。
(3)图(3)所示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N。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L不亮,电压表V有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外,其余元件均完好
(1)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或。
(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明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故障是。
(3)小华提出了另一种方法,将图中的电压表
正确并联在灯L两端,观察电压表的示数情况,你认为他(选填“能”或“不能”)查找出电路的故障,理由是。
图是小刚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的情形
(1)常用的液体温度是性质工作的;
(2)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③;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车运动的越。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