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F”字样的LED光源(如图甲)、凸透镜(焦距为10cm)和光屏进行了如下实验:
(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
(2)当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LED光源应移到 (填“A点左侧”“AB之间”或“B点右侧”),才能在光屏上看到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3)小明将光源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承接到了更大的清晰的像。
(4)接着他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小莉按图中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
U/V |
0.5 |
1.0 |
1.5 |
I/A |
0.1 |
0.2 |
0.3 |
(1)根据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连接成电路,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注意两电表量程的选择);
(2)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出电阻R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如下表。则小莉实验时所选用电阻R的阻值为Ω。
(3)现已将图(乙)中的电阻R换成一个额定电压为3.8V、阻值约为10Ω的小灯泡后,若要测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则在原实物电路中必须改动的地方是: ① ;② 。
图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
(1)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4)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所示的均匀杠杆,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使用前应先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平衡后,在杠杆的P刻线处挂2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应该在A刻线处挂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都相等)
在测量一种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
(1)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右”或“左”)旋动;
(2)用正确的方法称合金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g;
(3)用细线拴好合金块,把它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达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合金块的体积为cm3,合金块的密度为g/cm3。
(4)请利用以下的器材:合金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再设计出一种测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方案。要求:写出方案的实验步骤及合金块密度的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①实验步骤:
②合金密度的表达式: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做出了如下猜想: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有关 |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的物重有关 |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重有关 |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和滑轮之间的摩擦有关 |
针对上述猜想,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1、2、3次实验的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次数 |
钩码重 G/N |
钩码上 高度h/m |
有用功 W有/J |
测力计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
总功 W总/J |
机械效率 η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1.1 |
0.5 |
0.55 |
(1)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是。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3)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以证明猜想(填字母)是正确的。
(4)比较第次实验可以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填“增大”或“减小”)。
(5)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提出两点合理建议:
建议一:
建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