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把点燃的蜡烛A、薄玻璃板安装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将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图中未画出)放在玻璃板右侧,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应位于图中 cm刻度线处。
(3)保持器材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将薄玻璃板换成凸透镜,蜡烛B换成光屏,光屏上恰好承接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然后将蜡烛A移动到25cm刻度线处,小顺就应向 (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承接到一个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顺将自己的眼镜摘下,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只向右适当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说明小顺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在“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的实验中。小颖同学的四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所示。
(1)有同学说:“只要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会产生感应电流。”你认为他的说法不对的. 图________可支持你的结论。
(2)根据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 可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3)根据______两图的实验现象, 可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17.为了测量雪的密度,同学们找来器材进行了测量:
①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重力为0.2N ;
② 将杯子里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如图为_____N ;
③ 将杯子里装满雪的样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总重为1N 。杯中雪的样品体积是_____cm3,雪的样品密度是_______kg / m3。
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所示.
⑴该实验的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_.
⑵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的质量是 g.
⑶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的体积是 cm3.
该物质的密度是kg/m3.
⑷在C步操作中,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未充满颗粒的空隙,则测出的值比实际密度偏 (填“大”或“小”).
撑竿跳高运动员要落在厚厚的海绵垫上,轮船靠近趸船时相互接触处挂有缓冲轮胎,警察对高楼坠落人员施救时,在地面铺上空气垫……
(1)请你也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现象,小明提出一个问题,一个物体撞击其他物体时,撞击力的大小是否与相互作用的时间有关?你也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小明提出来的问题,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槽中堆放不同厚度的面粉,从相同的_______,先后落下同一只鸡蛋.落在面粉厚度较大的槽中,留下较深的坑,鸡蛋完好无损;落在面粉厚度较小的槽中,鸡蛋破裂,在这里,小明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撞击时间的长短,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八年级(1)班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作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被测物体 |
形状 |
重力 |
橡皮泥 |
正方形 |
4.8N |
圆形 |
4.2N |
|
三角形 |
3.6N |
分析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的结论正确吗?请你对此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验证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的关系,研究小组找来了三个质量成倍数关系的木块甲、铁块乙、橡皮泥丙.请帮他们完善以下设计方案的部分内容:
(1)实验原理:
(2)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3)请你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