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聪在“探究电流和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如图甲所示。可用的定值电阻有5Ω、10Ω、15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并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大。
(2)他把5Ω的电阻连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达到实验要求,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A。
(3)将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左”或“右”)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 V止,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完成上述实验之后,小聪想测量一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额.他又找来一个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设计了电路图丙。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表达式
①只闭合开关S和 (选填“S1”或“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为 ,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只闭合开关S和 (选填“S1”或“S2”),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动,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
③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是P额=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符号表示)
连接图3-2中的电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
某同学在用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0~3 V、0~15 V)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时,记录的是5 V。他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实际电压应是多少?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2)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3)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4)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个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5)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在学习演奏二胡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讨论,他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右表所列的四种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二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处所缺数据是。
编号 |
材料 |
规格 |
|
长度/cm |
横截面积/mm2 |
||
A |
尼龙 |
55 |
1 |
B |
尼龙 |
55 |
0.5 |
C |
尼龙 |
80 |
1 |
D |
镍合金 |
① |
0.5 |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现有两个电压表 、一个电源、一个已知阻值为R o的电阻、一个开关和一些导线,要用以上器材测出未知阻值的电阻R x.要求:(1)在下面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两种不同方法的电路图
(2)如果实验中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U 1、U 2,请在横线写上对应的电阻R x的表达式.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一的R x = _____________方法二的R x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