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井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
AO/mm |
AB/mm |
AB/AO |
1 |
523.5 |
109.5 |
0.2092 |
2 |
525.5 |
110.0 |
0.2093 |
3 |
527.0 |
110.5 |
0.2097 |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
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 。
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①是________池(填“蒸发”或“冷却”).
(2)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溶液的成分基本不变 |
| B.在①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变大 |
| C.蒸发池中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减少 |
|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 |
E.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已知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那么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_________g,20℃时将5.4g食盐投入2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_.欲使其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需加入_______g食盐或蒸发掉_______g水.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2)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
(3)t2℃时,用50g水配制物质a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________g a物质.
圆梦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一个温度不
变的密闭容器内,放入一杯饱和的硫酸钠溶液,用细线吊住一装有硫酸钠固体的塑料袋(塑料袋上有小孔,硫酸钠固体可以与溶液接触)浸在溶液中(如图)过几天后观察到:塑料袋中的固体的质量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此时的硫酸钠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结晶的方法主要有___ ____法和________法。
其中,“海水晒盐”属于法,当食盐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液体被称为 ________,它通常是 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