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O,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井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 |
AO/mm |
AB/mm |
AB/AO |
1 |
523.5 |
109.5 |
0.2092 |
2 |
525.5 |
110.0 |
0.2093 |
3 |
527.0 |
110.5 |
0.2097 |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①实验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
②实验步骤②中,如果玻璃管内的脱氧剂粉末分布不够紧密,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其原因是 。
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海水中含有MgCl2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 ,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海水“制碱”。下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在流程中能够回收再利用的物质有水和 。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 。
有A、B、C、D四种元素,A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D和B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D2B和D2B2。试回答:(1)元素A是;(2)元素D形成的单质的名称是;(3)B的离子符号;(4)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
(4)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选填A、B、C、D)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
元宵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对其盛况的写照,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燃灯放焰、共吃元宵的风俗。
(1)某红焰烟花的配方中包括硫、木炭粉、硝酸锶【Sr(NO3)2】等。
①硝酸锶中Sr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放孔明灯(如右图)祈福成为了元宵节的新风尚。小新同学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它能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选择的燃料应燃烧热值大且;
(3)我市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达300多度,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地,孔明灯会而引发火灾。(填序号)
A.提供可燃物 B.供给氧气 C.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里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正常雨水显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反应
(4)溶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H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