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100g水。现取70g氯化钾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7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原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9% | B.20% | C.25.7% | D.28.6% |
为确定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A、B、C、D四个实验中能与实验I作为一组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编号 |
温度 |
溶剂种类 |
溶剂体积 |
加入固体质量 |
溶解情况 |
实验I |
20℃ |
水 |
10 mL |
5 g硝酸钾 |
部分溶解 |
A |
20℃ |
酒精 |
10 mL |
50 g硝酸钾 |
几乎不溶解 |
B |
20℃ |
水 |
10 mL |
5 g食盐 |
部分溶解 |
C |
80℃ |
水 |
20 mL |
5 g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D |
80℃ |
水 |
10 mL |
10 g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8gCO含有3mol原子 | B.1molH2O中约含6.02×1023个氧原子 |
C.CaO的摩尔质量是56g | D.0.5molCO2中约含6.02×1023个氧分子 |
将燃着的金属钠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剧烈燃烧,发出强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一种白色固体(Na2CO3)。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
B.该反应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C.该反应说明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
D.在反应4Na + 3CO22Na2CO3 + C中,C是还原剂
“尾气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下面是其中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从图中获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新分子 |
B.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
C.图中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