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
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面
C.降低汽油着火点
D.升高汽油着火点
下列对古诗词中蕴含的化学知识理解错误的是( )
A. |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合成材料 |
B. |
"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C. |
"添得醋来风韵美"中的食醋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 |
D. |
"烈火焚烧若等闲"是指煅烧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
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A. |
MnO 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
B. |
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 |
C. |
CuO中加入稀盐酸 |
D. |
Mg(OH) 2中加入稀盐酸 |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软水和硬水 |
观察颜色 |
B |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CuCl 2 |
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分离NaCl和泥沙的固体混合物 |
加足量的水溶解、蒸发 |
D |
鉴别NaOH和NH 4NO 3固体 |
取样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外壁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70 |
15 |
6.25 |
8.75 |
反应后质量/g |
35 |
7.5 |
48.75 |
8.75 |
A. |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B.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
C. |
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
D. |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
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如果长期过量吸入笑气,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笑气的化学式是( )
A. |
N 2 |
B. |
N 2O |
C. |
N 2O 3 |
D. |
NO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