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为  

(2)t1℃时,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再加  g甲物质,溶液仍然饱和。

(3)t2℃时,甲溶液中有少量丙,要提纯甲,用  结晶法。

(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分别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
(2)无机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
(3)能被磁铁吸附的单质在氧气的燃烧。

将5.6 g含有一种杂质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0.21 g氢气,则该铁粉中混入杂质是___________(填“铜”或“铝” )。把这种铁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右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若制取氧气,你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想控制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3)请写出利用上述装置制取除O2外的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氮气与氧气、氧气与氧气在雷电天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和“”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2)结合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或由C到D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3)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

(1)A实验的错误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
(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