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 【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 【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采桑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 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浣溪沙①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②黄鸡:即“黄鸡催晓”,表人生短暂,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

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释:
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