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寄东鲁二稚子 【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 【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茫然之感。

B.

李白思念一双儿女,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

C.

这首诗叙事朴实,语言明白如话,亲切自然,堪称"天然去雕饰"。

D.

这首诗展现李白柔情的一面,其风格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同。

(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先说"吴蚕已三眠",后又说"别来向三年",抒发了青春不再的痛苦之情。

B.

诗人先感慨"谁种龟阴田",最后又说"因之汶阳川",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向。

C.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这两句由金陵酒楼引发东鲁家园之思,过渡巧妙。

D.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意思是想到孩子们缺失父爱,诗人心中纷乱焦虑。

(3)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
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本词作者是阳武县令蒋兴祖的女儿。蒋兴祖在金兵南侵围城时坚持抵抗,至死不屈,最终力不敌,死于此。妻及长子相继以死。其女为贼所虏,北去途中题字于雄州驿中。
简要分析词的开头选用“朝云”“车声”两个的意象的妙处。
答:
有人说“此词体现了女词人的爱国精神。”请分析其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答: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
②飐(zhǎn):吹动。
③薜荔:木莲,一种蔓生的木本植物。
④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这首诗的颔联所描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颔、颈两联写景角度有变化,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苦恨”与本诗“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愁思”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①,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后主,指蜀汉刘禅,因宠信宦官而亡国。蜀民在成都锦官城东建后主祠,西建武侯祠。
从全诗看,“多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分析首联的表达特色及其在全诗中的作用。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的颔联:“气象雄伟,笼盖宇宙”,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