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 的范围为 。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 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 (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 (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 (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我们在实验室常用如图,测量待测电阻 的电阻值。小丽同学说:在电路中,电压表可以当成断路,电流表可以当成短路,根据欧姆定律得到 ,正确读出两个表的读数,就可以精确测量出待测电阻 的电阻值。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判断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通过学过的知识,解释偏大、偏小的原因。
如图所示,处于水中的点光源 ,发出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1)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画出关于水面所成像的位置点;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探索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我国嫦娥四号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经历20多天的漫长旅程,终于在2019年1月3日着陆月球背面并成功分离。月球车首次近距离拍摄了月球背面照片,并通过卫星传回地面,月球车也因此被命名为“玉兔二号”。图1是“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留下的第一道印迹。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还是人类首次,踏出了全人类在月球背面的第一步。
人类从地球上直接观看月球,只能观测到一面,看不到月球背面。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背面呢?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地球和月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月球上离地球越远的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越小。如果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公转的周期不相等,月球上同一部分受到地球的引力就会发生变化,这导致月球不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逐渐减慢自转的速度,最终使得月球自转与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因此总是同一面朝向地球。
(1)嫦娥四号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工作时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
(2)物体在月球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六分之一,“玉兔二号”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是其对月球表面压强的 倍(假设接触面积不变)。但是因月球表面较软,所以印迹较为明显(如图1);
(3)如图2所示,如果 和 是月球上两块质量相同的岩石,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分别为 和 ,那么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呼和浩特市共享单车的投放,为呼和浩特市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小董同学通过手机扫码,解锁了一辆电动自行单车。如果她骑行电动自行单车在平直的乡间小路上做直线运动,且以恒定的功率
行驶。通过收集数据,得到如图所示的 图象。在第 时速度达到 ,然后以 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小董质量为 ,电动自行单车质量为 ,骑行时所受阻力恒为人和车总重的 .求:
(1)在 时间内,单车通过的路程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这段时间内,电动机对单车产生的牵引力 单车所受的阻力(选填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电动自行单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电动机上的电压为 ,通过的电流 ,电动机提供的电功率多大,该电动机的效率为多少,(不计机械摩擦损失),电动机线圈电阻是多少;
(3)在 时间内,单车通过的路程。(提示:能量守恒。动能计算公式为 , 表示质量, 表示速度)
解放前,我国经济很落后,一些地区过着极其原始的生活。如图所示,就是为了解决饮水问题,需要到很远地方挑水的示意图。为了防止道路不好水溅出桶外,在水面上覆盖木板(如图),若一个木板质量为 ,密度为 ,每个桶内水深 ,求:
(1)桶底受到的水产生的压强;
(2)一个木板受到的浮力及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
(3)扁担与绳质量忽略不计,扁担长度 ,每桶水总重 ,扁担与肩膀接触点距离扁担右端 ,支撑手距离扁担左端也是 ,则支撑手受到的扁担产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