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一木块浸没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块开始上浮,如图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体积露出水面。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不变 |
B. |
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块所受浮力大于木块的重力 |
C. |
木块在浸没和漂浮两种情况下,水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
D. |
木块的密度为0.6克 厘米 |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A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与B的密度比为()
A.h3:(h1+h2) | B.h1:(h2+h3) | C.(h2-h1):h3 | D.(h2-h3):h1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18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接“0~0.6A”量程,电压表接“0~15V”量程,灯泡上标有“6V3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0.2A |
B.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8V |
C.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最大阻值为36Ω |
D.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最小电阻是24Ω |
小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实验中她进行了多次测量,我们以她分别用5Ω和10Ω的电阻做的两次实验为例,请你回答,完成第一次实验后,断开开关,小芳将A、B两点间的电阻R由5Ω更换为10Ω,闭合开关后,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继续完成实验()
A. 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动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D.调高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
B.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C.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