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 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 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 、 、 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 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
|
|
|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 米 |
0.5 |
0.4 |
0.3 |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 牛 |
1.90 |
1.78 |
1.66 |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② 。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为制定执行健身计划,李教授和他的女儿需要测量从一楼跑到3楼的功率,为此:
(1)如果李教授和他女儿的质量都已经知道,手中有一个厘米刻度尺,他们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
(2)请帮助他们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填入下面的表格,并注明需要用到的符号和单位。
物理量 |
|
|
|
|
|
李教授 |
|||||
女儿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如图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旋(选填“左“或“右”).
(2)如图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使用杠杆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下列杠杆能够省距离的是()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两烧杯的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3、4两烧杯的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 综合(1)、(2)、(3)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结论: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与
有关。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 正确、不正确),原因是 .
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重12N的铁块和重3N的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1)实验过程中,小华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填“大于”、“等于”、“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乙图中和铁块一起匀速运动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小华比较甲、丙两图,得出了“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4)实验中,如果小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小于”)实际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