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0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视频显示,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 刻度处,用时 ,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 和对应时间 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作为对应时间的平方。
|
0 |
0.05 |
0.20 |
0.45 |
0.80 |
|
0 |
0.50 |
1.00 |
1.50 |
2.00 |
|
0 |
0.25 |
1.00 |
2.25 |
4.00 |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 图象。
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 与时间的平方 的关系式是 。
小东通过学习知道了“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个规律,于是他认为:并联电路的支路越多,通过每个支路的电流就越小。请你通过实验证明,小东的结论是错误的。
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符合实验要求的稳压电源(即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开关、已调零的电流表各1个,灯泡3个、导线若干。
请画出电路图,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小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定值电阻,R2是电阻箱。实验时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在下表中记录了各次实验中电流表A1的示数I1与电流表A2的示数I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归纳出I1与I2的关系式为:。
I2/A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I1/A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小李在测定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序号 |
物重G/N |
提升重物高度h/m |
绳端拉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6 |
0.1 |
2.5 |
0.4 |
60% |
2 |
16 |
0.1 |
5 |
0.4 |
80% |
(1)该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图应为图中的(填“甲”或“乙”) 。
(2)比较两组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选填“高”或“低”) 。
如图所示为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木板上有三条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丝,其中AB是镍铬合金丝,CD是锰铜合金丝,且它们的长度相等;EF也是镍铬合金丝,其长度为AB的二分之一。利用这个装置上的AB和CD两条金属丝,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是否有关;利用AB和EF两条金属丝,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是否有关。
图中所示为研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一种实验装置。某小组同学每次都让重锤从高处由静止下落,砸到粘有橡皮泥的小铁桌面上,并使小铁桌的桌腿陷入细沙中一定的深度。他们观察到:在重锤下落高度不同的情况下,桌腿进入细沙中的深度不同。老师告诉他们,桌腿进入细沙中的深度越大,反映出重锤对小铁桌做的功越多,表明重锤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他们用m表示重锤的质量,H表示重锤距小铁桌的高度,h表示桌腿进入细沙中的深度,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序号 |
重锤质量 m/kg |
重锤距小铁桌的高度H/m |
桌腿进入细沙中的 深度h /m |
1 |
0.1 |
0.6 |
0.024 |
2 |
0.1 |
0.9 |
0.030 |
3 |
0.2 |
0.3 |
0.024 |
4 |
0.2 |
0.6 |
0.035 |
(1)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的情况下,重锤被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选填“大”或“小”)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举起高度相同的情况下,重锤的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