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 2 ° C ~ 102 ° C ”和“ 20 ° C ~ 102 ° C ”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 200 mL ,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 )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 ° C )

0

2

4

6

8

11

15

18

17

1 . 8

0 . 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熔点和凝固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这是因为。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     热量。

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子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它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将衣服包好电子铃,放入盒内,让其发声。
再安排一位同学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同学到盒子的距离。分别用其它材料完成上述步骤。
提问:①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
②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
写出三个:

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而保持铅笔位置不变,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这时他也听到了声音.

(1)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两次听到的声音不同?
(3)举一例日常生活中应用上述情况的例子?

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着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塑料球的作用是

小莉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莉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她向水中撒盐,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莉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min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min:
(2)凝固点为,实验证实了小莉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