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用磁感应强度(用字母 表示)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用字母 表示),磁感应强度 越大表示磁场越强; 表明没有磁场。有一种电阻,其阻值大小随周围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电阻叫磁敏电阻,为了探究电磁铁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超设计了如甲、乙两图所示的电路,图甲中电源电压恒为 , 为磁敏电阻,图乙中的电磁铁左端靠近且正对图甲中的磁敏电阻 磁敏电阻 的阻值随周围磁感应强度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当图乙 断开,图甲 闭合时,磁敏电阻 的阻值是 ,电流表的示数为 。
(2)闭合 和 ,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右移动时,小超发现图甲中的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说明磁敏电阻 的阻值变 ,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变 。
(3)闭合 和 ,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保持不动,将磁敏电阻 水平向左逐渐远离电磁铁时,小超将测出的磁敏电阻与电磁铁左端的距离 、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 及算出的磁感应强度 同时记录在下表中,请计算当 时,磁敏电阻 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 。
|
1 |
2 |
3 |
4 |
5 |
6 |
|
10 |
12 |
15 |
20 |
30 |
46 |
|
0.68 |
0.65 |
0.60 |
0.51 |
0.20 |
(4)综合以上实验可以看出:电磁铁磁感应强度随通过电流的增大而 ;离电磁铁越远,磁感应强度越 。
一般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小明在研究水的热膨胀时,取一些水放在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和温度的容器中,给水缓缓加热,获取容器中水的以下数据:
(1)通过分析以上数据,你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2)通常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
不用水作为测温物质的原因是:▲.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
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理由是:▲.
![]() |
为了探究“声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减小;
方案②: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
方案③:吹响笛子后,按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方案④: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波形.
你认为最能说明所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案是▲(选填以上数字符号).
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的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下表提供的有关信息,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