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探究电流热效应的影响因素,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阻值为10欧和20欧的电阻丝分别置于 、 两个盛满煤油的烧瓶中,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电流表的读数 ,通电一段时间,记录 、 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高度分别为△ 、△ 。
③断开开关,直至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回各自初始位置。
④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读数为 ,当通电时间与步骤②相同时,记录 、 烧瓶的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高度分别为△ 、△ ,实验数据如表。
(1)步骤②中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为 安。
(2)本实验通过设计串联电路来研究电阻对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可以控制哪些变量相同? 。
(3)小明认为:只要选择“△ 、△ 、△ 、△ ”四个量中的某两个量进行比较,就能说明“对电流产生热量多少的影响,电流比电阻更大”,请比较这两个量的大小关系: 。
电流大小 |
烧瓶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高度 |
|
烧瓶 欧) |
烧瓶 欧) |
|
|
△ |
△ |
|
△ |
△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下面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字母)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1′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A2、A2′;A3、A3′(如图乙所示)
d.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的位置A1;
(2)实验过程如图乙,分别将实验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发现它们的连线始终与玻璃板面垂直,为了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某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请将表头中空白部分填上合适的内容;
(3)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如果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 .
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②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
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 .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
(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
晓雯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符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30 |
15 |
|
2 |
20 |
2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3 |
15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
4 |
6 |
空 |
正立、放大的虚像 |
①在表中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
下面是关于探究“小车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的实验: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在实验中,除需要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
(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停表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1s),用刻度尺测出s1=160cm,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m∕s.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下滑的运动规律的装置,该同学装图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该同学实验探究中获得数据如表格中所示,请帮助该同学完善表格内容;分析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将 (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
路段 |
路程s(m) |
时间t(s) |
速度v(m/s) |
第1段 |
20 |
1 |
|
第2段 |
20 |
0.8 |
|
第3段 |
20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