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 、高度 、圆柱体底面积 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
物体 |
底面积 |
高度 |
海绵被压下深度 |
1 |
合金甲圆柱体 |
10 |
5 |
0.5 |
2 |
合金甲圆柱体 |
10 |
10 |
1 |
3 |
合金甲圆柱体 |
20 |
10 |
1 |
4 |
合金乙圆柱体 |
10 |
5 |
1.5 |
5 |
合金乙圆柱体 |
10 |
10 |
3 |
6 |
合金乙圆柱体 |
20 |
10 |
3 |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 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有关。
(3)分析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 ,圆柱体合金的高度为 ,底面积为 。表达式为 。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 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大家都知道:“摩擦生热”。那摩擦做功与生热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焦耳等科学家运用多种方法、不同实验,测出做功 和做功产生的热 两者之间的比值关系。其中最经典的是1847年焦耳设计的桨叶轮实验:如图甲,在一个装满水的绝热桶里放入铜制的翼轮,多次用下落的重物带动翼轮上的叶片转动,转动的叶片与水摩擦,产生的热使水的温度升高。焦耳通过测量 和重物下落的距离,计算出重物做的功,即翼轮克服水的摩擦所做的功 ;测量绝热桶中水升高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水吸收的热 。

(1)焦耳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
(2)小柯利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双层真空平底圆柱体保温杯、水等器材,粗略测量做功和做功产生的热之间的比值关系。具体方案是:
①用刻度尺测量空保温杯内部高度,记为 。
②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记为 ,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记为 。
③将水倒入保温杯中,测量杯中水的高度,记为 .计算出 ,这也就是杯中水下落的高度。
④在保温杯盖子上安装一支分度值为 的温度计(连接处密闭绝热),盖紧保温杯,如图乙。
⑤ (填写操作),计算出水的重力所做的功 。
⑥测出杯中水的温度,记为 ,计算出水吸收的热 。
⑦根据⑤、⑥数据,得出两者的比值关系。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 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
|
|
|
|
|
|
水 |
不能 |
不能 |
能 |
能 |
|
浓盐水 |
不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分析】(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 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 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 (填“高”或“低” ,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做“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实验用的两个灯泡 、 上分别标有“ ”和“ ”字样,电源电压恒为 。
(1)串联时,小科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均不发光。小科猜想是灯泡 灯丝断了,就用一根导线的两端在灯泡 两端接线柱处同时试触,若看到灯泡 ,说明小科猜想正确。
(2)并联时,小科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科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有误,但只要改动一根导线即可。请你在要改动的这根导线上打“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正确。
(3)改正电路后继续实验,小柯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
物理量 |
电流 |
电压 |
||||
|
串联电路 |
|
|
|
|
|
|
|
并联电路 |
|
|
|
|
|
|
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小科发现:根据串联电路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 ,根据并联电路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 .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灯丝电阻的大小随着 的升高而增大。

为何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一般都是横躺着而不是竖直的?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思考。
【思考】漂浮在水面上的竹筷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因为它们是一对 力,所以竹筷应该能够竖直地静止在水面上,但事实并不如此。
【实验】小科以内含金属块的中空细塑料管模拟竹筷进行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一个质量适当的金属块,固定在一根底端封闭的中空细塑料管内的不同位置后,分别轻轻地竖直放在水和浓盐水中,观察它是否始终保持竖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
|
|
|
|
|
|
|
水 |
不能 |
不能 |
能 |
能 |
|
浓盐水 |
不能 |
不能 |
不能 |
能 |
【分析】(1)把金属块和塑料管视为一个物体,金属块位置的改变,会改变物体的 位置。相同条件下,这一位置越低,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2)分析金属块固定在 点时,细管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时的实验现象可知,相同条件下,浮力作用点的位置相对细管底端越 (填“高”或“低” ,细管在液体中能竖直漂浮的可能性越大。
其实,上述实验现象还需要用杠杆、能的转化等知识来解释,有待于继续研究

做“串联与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实验时,实验用的两个灯泡 、 上分别标有“ ”和“ ”字样,电源电压恒为 。
(1)串联时,小科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两灯均不发光。小科猜想是灯泡 灯丝断了,就用一根导线的两端在灯泡 两端接线柱处同时试触,若看到灯泡 ,说明小科猜想正确。
(2)并联时,小科连接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前,小科检查发现电路连接有误,但只要改动一根导线即可。请你在要改动的这根导线上打“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正确。
(3)改正电路后继续实验,小柯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
物理量 |
电流 |
电压 |
||||
|
串联电路 |
|
|
|
|
|
|
|
并联电路 |
|
|
|
|
|
|
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小科发现:根据串联电路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 ,根据并联电路中的数据,可计算得到 .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灯丝电阻的大小随着 的升高而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