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 、高度 、圆柱体底面积 是有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 |
物体 |
底面积 |
高度 |
海绵被压下深度 |
1 |
合金甲圆柱体 |
10 |
5 |
0.5 |
2 |
合金甲圆柱体 |
10 |
10 |
1 |
3 |
合金甲圆柱体 |
20 |
10 |
1 |
4 |
合金乙圆柱体 |
10 |
5 |
1.5 |
5 |
合金乙圆柱体 |
10 |
10 |
3 |
6 |
合金乙圆柱体 |
20 |
10 |
3 |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 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1、2或4、5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 有关。
(3)分析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 、 。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合金甲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 ,圆柱体合金的高度为 ,底面积为 。表达式为 。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 (选填“能”或“不能” 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实验中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实验数据如下:
(2)分析(选填序号)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从表中数据1、2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0.5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4)某兴趣小组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
A.木板的质量m, | B.滑块的质量m: |
C.砝码的质量m, |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
②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1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
(1)从图中读出被测物块的长度是cm;
(2)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读数是N;
(3)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一个50g砝码、一个20g砝码和一个10g砝码,并将游码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静止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某小组同学探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采用三个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在空气中的重力G,然后把三个物体分别浸没在水中,记录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拉,如表一所示。接着,他们继续用酒精和盐水重做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已知ρ盐水 〉ρ水〉ρ酒精)
表一(水)表二(酒精)表三(盐水)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 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秤的示数越小。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
。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
。
(1)图所示实验装置的名称为,它是_实验的器材之一(填写一个实验名称)。
(2)在如图所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当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手移动光屏找像,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烛焰的像。若把蜡烛移到20厘米刻度处,则成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