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请将实验报告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
数据表格 |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温度 |
83 |
87 |
91 |
95 |
99 |
99 |
99 |
99 |
|
|
结论 |
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
方法 |
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 法。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实验时,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散发到空气中,就表明水沸腾了。
(2)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如图乙所示,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原因是。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画出丙图中海绵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的示意图。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涂在手上的酒精比涂在手上的水干得快,壶中的水比壶中的食用油干得快……小明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1)为此,小明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塑料板、电子手表、笔、温度相同的水、大豆油和酒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玻璃管上端附近画一标记线,并将下端竖直插入水中,直到管内水面到达标记线; |
B.用手指堵住玻璃管上端管口,将玻璃管从水中取出; |
C.将玻璃管移到塑料板上方,放开手指,让水滴在塑料板上并开始计时; |
D.用同样的方法先后取出大豆油和酒精滴在塑料板上并计时; |
E.记录液滴变干所用的时间 t,得出结论。
①用玻璃管取液体,是利用_______的作用。
②该实验方案有不妥之处,请指出一点: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小明改进方案后,通过实验得到:相同条件下,t酒精<t水<t大豆油。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酒精蒸发快的原因可能是分子间作用力较______。缘于此,可以推断水的沸点应比大豆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标有2.5V 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向____(填“ 左”或“右”)端移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28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W。
(3)实验时若发现灯泡发光,电流表指示正常,电压表示数为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