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
(2)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
分析与论证: 。
小海发现电脑是利用风扇来降温的。他想知道风扇产生的空气流动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可能与风扇的扇叶宽度、扇叶长度、扇叶倾斜角度都有关系。为此他制作了几个不同的小风扇,并用一个转速为300转/分的电机分别带动这几个风扇转动,去吹动同一位置的同一纸片(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记录的数据:
序号 |
扇叶宽度/cm |
扇叶长度/cm |
扇叶倾斜 角度θ |
纸片被吹起的 角度α |
1 |
3 |
7 |
30° |
30° |
2 |
2 |
7 |
30° |
20° |
3 |
3 |
4 |
30° |
20° |
4 |
3 |
7 |
45° |
40° |
5 |
(1)他在分析空气流动强度与扇叶长度的关系时,应选用序号为的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为:。
由于实验次数少,该结论的可信度令人怀疑。因此他想再制作一个小风扇,那么它的扇叶规格是怎样的?请将你设计的扇叶的相关数据填在序号5的行内。
(2)小海的父亲对他说:“生活中电风扇转动的速度都比较快,因此空气流动强度应与风扇的转动速度有关。”针对这个猜想,请你帮助小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课后,他们在实验室选择了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了实验操作。
(1)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由图可知:橡皮泥的质量m =g;橡皮泥的体积V=cm3;
橡皮泥的密度ρ=。
(3)你能否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和物品,结合上述器材(或仅用上述器材),再设计一个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方案。请写在下面。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了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后,同学们又提出了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2)在导线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前还应
。
(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电压U=2V |
|||
次数 |
1 |
2 |
3 |
电阻R/Ω |
5 |
10 |
20 |
电流I/A |
0.4 |
0.2 |
0.1 |
(4)排除故障后,同学们继续进行实验。一位同学在读取完电流表示数后,直接拆下阻值为5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10Ω的电阻。他认为这样操作简捷高效。那么,
①电压表示数会怎样变化: 。
②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表中实验数据,请你总结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