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

(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发现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 (选填“好”或“差” ;调节好压强计后,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图甲、乙图中的两种液体(分别是水或者酒精)中,发现图甲中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的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他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 (如果他的结论正确,此空填写“甲”中溶液是水还是酒精;如果他的结论错误,请填写错误原因)。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比较图 ,得出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越深,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在此处的压强就越大。
(4)小敏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 。
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 烧杯 |
液体 |
质量(g) |
初温(℃) |
末温(℃) |
加热时间(min) |
| ① |
水 |
300 |
20 |
30 |
12 |
| ② |
水 |
150 |
20 |
30 |
6 |
| ③ |
煤油 |
300 |
20 |
30 |
6 |
| ④ |
煤油 |
300 |
20 |
25 |
3 |
(1)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1、2两烧杯的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分析比较3、4两烧杯的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4) 综合(1)、(2)、(3)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结论: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与
有关。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
(1)水沸腾后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这个过程中,燃料的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又通过做功,把______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
(2)利用该实验过程的原理完成工作的是_________ .
要测量一个阻值约为几欧的电阻Rx,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为3V)、学生用电流表(量程为0~0.6 A、0~3 A)、学生用电压表(量程为0~3 V、0~15 V)、滑动变阻
器R1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1)小明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如图是小明连接的电路.连接电路时,小明注意到了开关应 ;接通电路后,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3V.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2)请把第二次测量时,所示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
| 次数 |
1 |
2 |
3 |
| 电压/V |
1.1 |
2.3 |
|
| 电流/A |
0.22 |
0.46 |
(3)处理表2中所记录的各次实验数据,得出待测电阻R的阻值为_________Ω。
(4)小红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如下电路测出该电阻的值.如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不能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路是()
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10Ω 2A”、“20Ω 1A”),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电路图用笔画线将图乙实物图连接完整;
(2)按图乙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 (C/D)端;
(3)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故障可能为
(R短路/R断路);
(4)排除故障后,小明在a、b间先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表示数
2.5V,并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再改接10Ω的电阻,此时滑片P应向 (C/D)端移动,
(5)小明为完成实验,选用了三个定值电阻,他应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 。
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J,
人做的总功为______J.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 .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 .(保留1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