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先将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才有可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处,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以推断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该范围的最大值小于 。
利用容积为 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 ;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3)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 长度为 ,这样就不用测活塞的直径也能算出活塞横截面积;
(5)则大气压的值为 ;
(6)提出提高该种测量大气压值精确度的一条建议: 。
小明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使用的器材如图(甲 所示。电源电压不变, 为定值电阻。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
(2)由于导线中的电流可能与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所以,在本次实验中应该保持 不变;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起到 的作用;
(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合上开关前,变阻器滑片 应该处于图中 端(选填:“ ”或“ ” ;
(4)某次实验电压表示数如图(乙 所示,电压为 ;
(5)通过实验,他得到如图(丙
所示的
图象,根据此图象,他初步得到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
小洋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
的电阻值,他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电压 |
1.2 |
1.8 |
2.4 |
电流 |
0.36 |
0.5 |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未完成的电路补充完整。(要求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断开”或“闭合” 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最 (选填“左”或“右” 端的位置。
(3)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较小的示数,且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选填字母)
.电阻 断路 .电阻 短路
.滑动变阻器短路 .滑动变阻器接了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4)小洋排除故障后,重新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表格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第一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 .通过计算,该定值电阻的阻值约是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小科发现家中电压力锅的铭牌上标有“ ”字样。他在学习了电能表的相关知识后,想利用家中的电能表来测量电压力锅的实际电功率,看看测出的实际电功率和铭牌上的功率是否相符。
(1)要测量电压力锅的实际电功率,除了家中的电能表,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如图是小科家上月初和上月末的电能表的表盘,他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 度。
(3)小科家同时工作的家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 。
(4)测量时,他断开家里其他用电器,只让电压力锅单独工作 ,观察到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80次,则电压力锅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是 ,该电压力锅的实际电功率是 .他发现电压力锅的实际电功率与铭牌上标的功率不相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小冬学习了“认识浮力”后,爱动脑筋的小冬提出了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他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弹簧测力计、烧杯、一个金属块、水和盐水等器材,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
(1)金属块在图 中受到的浮力为 。
(2)分析 、 两图知道:当金属块浸没入水中后,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浸入水的深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因为此时金属块浸入水的 没有发生变化。
(3)小冬 (选填“能”或“不能” 利用图 和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理由是 。
(4)综合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5)根据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小冬还计算出了金属块的密度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