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小灯泡标有“ “字样。
(1)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阻值变大,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若闭合开关时,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快速转动到左边无刻度处,这是由于电压表 。
(3)检查连接无误后,张鹏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刚好正常工作,此时电流表读数如图乙,则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流是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4)若在实验中小灯泡的灯丝突然被烧断,则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的实像,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制成(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
小明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a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实验时每次更换电阻,闭合开关后,观察电流表示数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3)根据下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判断,测量时电流表应该选择的量程是A.
(4)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在图b中画出I与R关系的图象.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电阻R/Ω |
5 |
10 |
15 |
20 |
25 |
电流I/A |
0.60 |
0.30 |
0.20 |
0.15 |
0.12 |
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速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
mm.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v/mm |
23.0 |
45.0 |
67.0 |
90.0 |
113.0 |
134.0 |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
在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约为150Ω)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3V)、滑动变阻器R(0~50Ω)、电阻箱R0(0~9999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开关及导线若干.
(1)小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他(选填“能”或“不能”)较准确测出Rx的阻值,理由是.
(2)小明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
①请根据图乙所示的电路,在图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②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1”,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丁所示,读数为U1=V.
③再将开关S拨至“2”,当电阻箱的阻值调至R0=152Ω时,电压表示数恰为U1,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Ω.
④实验中,若将开关拨至“2”时,不小心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了少许,其他操作正确,则Rx的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如图所示,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华用弹簧测力计、量筒、小石块和细线进行了如下操作:
a、将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F1和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V1;
b、读出量筒中待测液体的体积V2;
c、将小石块用细线悬吊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示数F2.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2)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密度,图中合理的操作顺序应为(填对应字母代号).
(3)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时,排开液体的重为G=.
(4)待测液体的密度可表示为ρ液=.
(5)小华还算出了小石块的密度,其表达式为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