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和 ,其中最大的是 。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 为 ,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 ,此时的木块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 。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 ,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如图甲所示,是小蕊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 (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图甲装置中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3)小蕊用质量为 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 图线,由 图象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
(4)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 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 。(选填“ ”“ ”或“ ”)
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电源电压恒为 ,待测小灯泡 的额定电压为 ,滑动变阻器 的规格为“ ”。
(1)图甲是该实验小组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请用笔画出导线,在图甲中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导线不交叉。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应位于 端(选填“ ”或“ ”)。
(3)连接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电压表无示数。仔细检查,连接无误,那么出现该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发生 (选填“断路”或“短路”)。
(4)排除故障后,按图甲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使小灯泡 发光,测出小灯泡 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表,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由表中信息可知:灯泡实际功率越 ,灯泡越亮。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电压 |
1 |
1.5 |
2 |
2.5 |
3 |
电流 |
0.14 |
0.18 |
0.22 |
0.26 |
0.30 |
实际功率 |
0.14 |
0.27 |
0.44 |
0.90 |
|
灯泡亮度 |
逐渐变亮 |
(5)另一小组用相同器材实验时,发现电流表不能正常使用。他们选用一个定值电阻 ,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按图乙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 、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 ;
② 处于闭合状态,滑片不动,断开 、闭合 ,读出电压表示数为 ;
③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用 、 、 表示)。
如图所示,某小组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这种实验方法叫做 法。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通过比较图 和图 两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这种实验方法是 法。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做了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分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固体,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这是因为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它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力。
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通过调整,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等大的像,如图所示,则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
(3)在图中,把蜡烛向左移动 ,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不变”)的实像。接下来改用焦距为 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过程中,他们又尝试用白纸遮挡住凸透镜的一半,发现在光屏上 (选填“仍能”或“不能”)形成烛焰完整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