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 厘米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气泡数 个 |
18 |
15 |
10 |
8 |
6 |
4 |
2 |
0 |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
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 的电源,“ ”的小灯泡、标有“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甲组同学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则他一定是将导线接在了如图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选填“A”或“B”)接线柱上了,此外他们还存在一个不当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
(2)为了保证实验安全,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为_____ 。
(3)下表是乙组同学将如图连接完整后并按正确的操作测得的数据。当他们做完第 次实验后做第 次,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实验次数 |
|
|
|
电压/ |
|
|
|
电流/ |
|
|
|
(4)在乙组中小洋是负责数据分析的,他认为用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为 ,即为小灯泡电阻的测量值。请你对此做出简要的评估:__________。
小明想知道家里洗衣液的密度,于是与小华一起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_____归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直到天平平衡。
(2)调节天平平衡后,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 。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洗衣液,测出烧杯和洗衣液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洗衣液倒入量筒中,洗衣液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3)要精确的测量洗衣液的密度,步骤(2)的实验顺序排列合理是_____(只写①②③的序号)。
(4)实验测得洗衣液的密度是_____ 。
小芳和同学们一起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她们准备了电压为 的电源。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 的四个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她们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实验中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 不变,请帮助小芳和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
(1)小芳和同学们先将 的电阻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检查连接无误之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示数接近零,电压表示数接近于电源电压,经分析可能是定值电阻处发生了_____(选填“短路”或“断路”)。
(2)电路故障排除后,继续进行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 ,填入表格。
(3)接下来,小芳和同学们将 的电阻更换成 的电阻接入电路,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 不变,应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
(4)小芳和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实验数据:
电阻/ |
|
|
|
|
电流/ |
|
|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比。
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 )看窗外的物体时,竟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1)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3)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 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小军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实心金属块,分别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保持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军同学完成以下问题:
(1)乙图中金属块所受浮力为_____ 。
(2)比较甲、丙、丁三幅图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_____有关。
(3)比较_____三幅图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