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灯与烧杯的距离 厘米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气泡数 个 |
18 |
15 |
10 |
8 |
6 |
4 |
2 |
0 |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 ;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 。

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并填入表格。
(2)按如安装滑轮组,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 的值,用刻度尺测出的钩码上升的高度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4)算出有用功 、总功 、机械效率 并填入表格。
(5)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
|
实验次数 |
钩码重力 |
物体上升的高度 |
有用功 |
拉力 |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
总功 |
机械效率 |
|
1 |
6 |
3.00 |
18.00 |
2.38 |
9.00 |
21.42 |
|
|
2 |
6 |
5.00 |
30.00 |
2.40 |
15.00 |
36.00 |
|
|
3 |
6 |
8.00 |
48.00 |
2.36 |
24.00 |
56.64 |
|
|
4 |
6 |
10.00 |
60.00 |
2.35 |
30.00 |
70.50 |
|
实验结论:在忽略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无关。
请你评价小明和小红的实验报告。
(1)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2)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他们实验结论的局限性。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0的位置在上方,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1)视频显示,小车从0刻度处运动到 刻度处,用时 ,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5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 和对应时间 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据作为对应时间的平方。
|
|
0 |
0.05 |
0.20 |
0.45 |
0.80 |
|
|
0 |
0.50 |
1.00 |
1.50 |
2.00 |
|
|
0 |
0.25 |
1.00 |
2.25 |
4.00 |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 图象。
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 与时间的平方 的关系式是 。

同学们在制作电动机模型时,把一段粗漆包线烧成约 的矩形线圈,漆包线在线圈的两端各伸出约 。然后,用小刀刮两端引线的漆皮。用硬金属丝做两个支架,固定在硬纸板上。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把线圈放在支架上,线圈下放一块强磁铁,如图所示。给线圈通电并用手轻推一下,线圈就会不停的转下去。
(1)在漆包线两端用小刀刮去引线的漆皮,刮线的要求是 (填选项“ ”或“ ” 。
.两端全刮掉 .一端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半周
(2)线圈在转动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3)小华组装好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后,发现线圈不能转动,写出一条可能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

现要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小薇同学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至 端(选填“ ”或“ ” 。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为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 ,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