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弥:满 |
B.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感:感谢。 |
C.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见:被。 |
D.为政明断,甄善疾非甄:表彰。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奋“力行清洁”的一组是
①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②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③唯奋无资,单车就路④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⑤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⑥上病去官,守约乡间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年少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称赏敬服;他与老母幼弟到河西躲避王莽之乱,受河西将军窦融邀请代理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建武八年被赐爵为关内侯。 |
B.孔奋侍奉母亲孝顺谨慎,在艰苦的生活中努力给母亲最好的食物。当时天下未平,士大夫多不重操守,孔奋却力行清洁,坚持树立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 |
C.孔奋为姑臧长时,因清正廉洁,仁义贤明,而深受当地吏民和少数民族的爱戴感激;他做武都郡丞时,率领督促当地氐人大豪齐钟留等,拦截抄袭,里应外合,终于擒获消灭了叛贼隗茂等人。 |
D.孔奋在武都为府丞时,已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受他影响,无不注重修行操守。他为政明断,亲美德,仇无行,郡中称赞他清廉公正。后来为了给弟弟孔奇让出官位,他就称病辞官了。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2)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
②道:通“导”,引导。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造焉造:到……去 |
B.却行为道却:退 |
C.不知吾形已不逮也逮:达到,及 |
D.愿足下急过太子过:超过 |
下列各组中的句子依次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
A.①太子丹患之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
B.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遂自刭而死 |
C.①太子避席而请曰②偻行见荆轲 |
D.①太子送之至门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
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段着重描写了太子丹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动人故事。 |
B.鞫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鞫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疑心的人物。 |
D.田光自杀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想激励荆轲并完成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①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②总管,徇③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④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⑤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⑥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①翼:保护。②擢:提拔。③徇:攻击,进攻。
④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⑤趣:同“促”,急促,急速。 ⑥偾军:溃败的军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谒:拜见 |
B.太祖渡江,云先济济:成功 |
C.陈友谅以舟师来寇寇:侵犯 |
D.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挈:带领 |
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后,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知道花云被抓,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先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然后投水而死。 |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多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
翻译和对联。
(1)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2)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3)请根据对联的上句,写出下句:
上联: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贤哉回也”?
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选自 《游褒禅山记》
活水源记
刘基①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②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③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④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③潴:水汇积。④秘书卿:官职名。⑤脊令:即鹡鸰鸟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浸为小渠,冬夏不枯浸:渐渐,逐渐 | B.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逾:超过 |
C.其音如竹鸡而滑滑:圆润,流利 | D.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属:属于 |
下列各句加点的“其”字与例句“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一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C.其孰能讥之乎 |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下列表述与《活水源记》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作者描写活水源周围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和活泼可爱的鸟虫鱼蟹,衬托活水源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特点,强调了“活水源”得名的原因。 |
B.“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写虫子的形状、数量、色泽,能够清晰看到是因为泉水的清澈。 |
C.本文介绍活水源清澈见底,澄如明镜,多角度描写活水源的盎然生机。这正是白野公深爱活水源的主要原因。 |
D.作者盛赞活水源“出之不穷”溉田润泽之功德,用“君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万物,表达对“活水源”的喜爱,流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政治家安民济世的胸怀和抱负。 |
翻译下面句子: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4)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