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③,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 ①洞庭、青草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②岭表:今两广地区。词人在此为官一年左右,后遭谗罢官北归。③尽吸西江:指豪饮。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称千古名句,请分析这几句在表达上的妙处。
简述下阕的内容及作者在此处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另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对比《祖国呵,亲爱的祖国》与本诗,你能分别说出两首诗中流淌的“爱”的具体内涵吗?
诗的第一节中“昨天……今天……明天”有什么意味?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
诗中有哪些意象?试择其一二略谈体会。

阅读诗歌《死水》,完成小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