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
①图案: 。
②针法和绣法: 。
③承载的文化: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说西方文化的“富矿”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体育与科学特别发达,那么其弱点恰恰在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因而艺术与工艺不够发达。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以“模仿说”为理论根据,古代的西方人常常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认识作为艺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将艺术作为理性行为的载体,因而,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研究雕塑,从透视学的角度来研究绘画,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研究园林,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小说,结果是研究来研究去,惟独忘却了艺术本身的审美目的。以“宣泄说”为理论根据,现代的西方人往往借助艺术行为来发泄被压抑的情感和潜意识,将艺术作为感性情欲的躯壳,因而创造了歇斯底里的霹雳舞、声嘶力竭的摇滚乐等,还有那些以情爱、警匪为内容,以追车、枪战为模式,不惜调动高科技手段,并通过大量的惊险动作和破坏性镜头来刺激人们的感官、满足人们的欲望的好莱坞大片。这些作品虽然能够像体育运动一样,起到刺激人们的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肉体欲望的目的,但多少失去了审美情感的独特魅力。
与西方文化的“矿脉”分布刚好相反,中国文化中的感性与理性两极均不发达,因而传统的体育与科学发育不良。在感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不为人先、不耻人后的观念。这种蔑视竞争意识、压抑冒险热情的思想,不仅不利于竞技性体育事业的开展,而且使我们缺乏西方民族那种能动地变革现实生活的感性冲动,缺乏那种将自我放在自然的对立面上、以人的血肉之躯与之抗衡的勇气,缺乏求新的渴望与冒险的热情,陶醉在所谓“宁静以致远”、“以不变应万变”的格言之中。这种文化资源不大可能酿造出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而只能派生出延年益寿的气功与吐纳导引的太极。在理性生命方面,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精神。这种只注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虽然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误区,但却同时限制了我们知识构造的自由空间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古代中国人可以通过反复测算而为圆周率的π值找到一个相当准确的数据,却不可能建立一种欧几里得式的几何学体系;古代中国人可能通过反复实践而建造起天坛祈年殿式的精美建筑,却不可能建立一种牛顿式的力学体系。中国人丝毫也不比他人愚钝,然而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如何理解中西方文化“矿藏”的内在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理解“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的‘富矿’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体育与科学特别发达”这个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在体育方面有哪些不同的文化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水·凤凰·沈从文
沈从文曾说过:“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于我有极大关系。”
的确如此。且不说14岁以前的沈从文是在故乡凤凰小城的一条沱江里泡大的,即便14岁以后到20岁离开湘西去北京“碰运气”以前,他也一直流浪于沅水上下游的各个大小水码头。他最留连忘返的是那里的一条条湿漉漉的河街,最看不厌的是那些水上人的作息,最不能忘情的是这些水上人相吵相骂相爱相谑的言行。
对沈从文性格塑造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故乡——凤凰的那条清丽秀美的沱江。他在这里的日光下,认识了大千世界稀奇的色、微妙的光,以及万汇百物的动与静。他在这里尤其学会了思索与想象。为了能同这里的自然亲近,他学会了逃学,学会了游泳,甚至学会了撒谎。逃学、撒谎被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发现后,少不了都是一顿体罚,但他却从不因此而懊悔。因为体罚虽限制了他“乱跑”的自由,想象却生出了翅膀,使他凭经验想到了河中鳜鱼被钓起后泼剌的情形,想到了满天放飞的风筝,想到了山里歌呼的黄鹂,想到了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认为他的一生,之所以“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倾心于现世光色,对于一切成例与观念皆十分怀疑,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都应当溯源于这份因为要亲近自然而养成的逃学习惯,以及在逃学的处罚中炼就的爱思索爱幻想的品性。
1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凤凰,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那一川藏着梦幻般美丽的沱江水。15年后的今天,为寻梦我又来到了凤凰城东门沱江转弯处的沙湾水面旁,沿着被堆翠凝蓝的崖岸染绿的河水,我走进沈从文故居的仓屋,我仿佛看到被雨水浇得如落汤鸡似的小从文,正被罚跪在这房中的一个角落。可他竟能从檐溜的滴沥声中做着横海扬帆的美梦,口中还喃喃自语:“孤独一点、寂寞一点算什么,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才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你自己。”或许正是拥有了这份倔强、这份自主与从容,这个生长于偏僻小城里的野精灵,20多年后,才奇迹般地震动了大中国的文坛,成了“京派文人的重镇”。
走完了86年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沈从文又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凤凰故里。他的骨灰一半抛到了沱江的沙湾,一半撒在了沙湾下游不远处的高崖边。这里没有墓圈,没有坟丘,只有一块从山崖上掉落下来的五彩石,周围生长着杂树绿竹和虎耳草,地面上是一片散落的鹅卵石。就着五彩石两侧不大的光面,一面刻着根据沈从文手迹略略放大的四句偈语:“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另一面刻着沈从文的妻妹张允和女士撰写的一首诔辞:“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首诔辞其实是一首“藏尾诗”,把句尾的四字连起来,就是“从文让人”。是的,沈从文从来都是“让人”的,从来都是默默的承受着加于他头上的一切不幸的。但沈从文又是极为坚定、极为自信的,他生前手书的四句偈语,分明明确地警示着世人:谁如果不按照他的思索,去思索他和他笔下所描绘的人,谁就别想真正地理解他和认识他所塑造的“人”!伫立于这块最不像坟墓的坟墓前,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沈从文如下的话语:“人生是一本永远翻看不完的大书,我只是翻看得太快,看到了许多不该看到的内容,我得好好地休息一会了。”于是这位一生都在歌颂自然生命的自然之子,又回到了自然的怀抱,永远与高崖为伴,聆听着沱江那美妙动人的水声。
水造就了沈从文,水赋予沈从文水的性格。水似乎最柔弱,其实最刚强。它既能随方就圆又能决堤溃防;既兼容并包又泾渭分明。它在温柔平静中隐伏着澎湃的热情。它能粘合住最卑微的人生,又能幻化出多彩的云霞。水就是沈从文。
[注]诔辞,列述死者德行功过的文字。 文章开篇引用沈从文的话“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极大关系”,请说明其作用?
答:请概括回答:清丽秀美的沱江成就了少年沈从文怎样的品性?
答: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沈从文是“自然之子”?
答:文中偈语和诔辞印证了沈从文的性格特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3)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纯的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条可以救治眼下的机械、呆板的学分制弊端的现实道路。
(4)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与志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仅仅是能够谋生或得到较高收入的专业人士。真正的青春饱含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实现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5)守护中国知识分子的继续存在,是理解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意义的必要高度。通识教育成功与否,将对中国大学的前进和它们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国际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6)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们更关注的只是大学的当下排名,却遗忘了在这种排名背后的真实基础,这将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有一个卓然自立、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这个群体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发展、也能为人类文明的进展作出贡献。下列对“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知识分子具有独立的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B.知识分子是与专家并不重合的概念,具有独特含义。 |
C.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 |
D.大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市场经济中获取自己地位的能力。 |
下列对“文化自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 |
B.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
C.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热情。 |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地位与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
下列观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
B.通识教育的价值之一在于突破单纯功能主义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的存在。 |
C.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
D.通识教育的推行,能够提升中国大学的国际地位和大学生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
现代文阅读
河流的秘密
苏 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然后洪水季节过去了。河边的居民们发现深秋的河流水位很高,雨水的大量注入使河水显示出新鲜和清澈的外貌。秋天的河流与岸边的树木做反向运动,树木在秋风中枯黄了,落叶了,而河流显得容光焕发,朝气蓬勃。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大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热情足以让你感到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对这个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的信仰比水更坚定,没有人比水更幸运。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纯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我一直喜欢阅读所有关于河流的诗文篇章,所有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都是湿润的,有时候那样的心灵像一盏渔灯,它无法照亮岸边黑暗的天空,但是那团光与水为友,让人敬重。谁能有锋利如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往往处于城市外围或者边缘。有一个被地方志规定的名字却不为人熟悉,人们对于它的描述因袭了粗犷的不拘小节的传统:河,河边,河对岸。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发展的商店、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一个孩子判断一条河是否快乐并不难,他听它的声音,看它的流水。但是我从未听见河水奔流的波涛声,河水大多时候是静默的。只有在装运货物的驳船停泊在岸边时,它才发出轻微的类似呓语的喃喃之声。即使是孩子,也能轻易地判断那不是快乐的声音,那不是一条河在欢迎一条船;恰好相反,在孩子的猜测中,河水在说,快点走开,快点走开!在孩子的目光中,河水的流动比他对学习的态度更加懒惰更加消极,它怀有敌意,它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儿,我不管!孩子发现每天清晨石埠前都有漂浮的垃圾,河水没有把旧的垃圾送到下游去,却把新的垃圾推向河边的居民。河水在说,是你们的东西,还给你们,我不管!在我的记忆中河流的秘密曾经是不合道德的秘密。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人们喜欢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事实上河流的心灵永远比你所能描述的丰富得多,深沉得多,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河流最大的秘密。(有删节)作者说“河流是不可轻侮的”,根据文章第②段,说出河流不可轻侮的三条理由。
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很抱歉描述了这么一条河流来探索河流的心灵”,在作者眼中这条河流具有怎样的心灵特征?作者这样描述有什么用意?
简要阐释“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以探求河流的秘密为线索,采用人格化的写法,告诉我们其实河流也与人一样,有感情,有秘密,有追求,有信仰。 |
B.作者把“热爱河流关注河流的心灵”比作“一盏渔灯”,意在说明具有这样心灵的人也许能够探索到河流的心灵。 |
C.作者通过对家乡一条小河的描述,说明自然必须得到尊重,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
D.作者在文中两次提到了“鱼”,主要为了通过鱼的遭遇揭示河流的秘密:鱼已经和河流产生了隔阂,这都是污染造成的。 |
E.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内涵深刻丰富,能引发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让读者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陌生人
普鲁斯特
多米尼克坐在熄灭的炉火旁边等待他宴请的宾客。每天晚上,他都要邀请几位爵爷和一些风趣的人跟他共进晚餐。由于出身高贵,富裕而且好客,他从来不会孤单。火把尚未点燃,屋子里的日光已经颓然消逝。
突然间,他听到一个声音,一个遥远而又贴近的声音对他说:“多米尼克。”——他分明听到那声音在呼唤,在很远又很近的地方呼唤:“多米尼克。”他吓得浑身冰凉。他从未听见过这种声音,可这声音多么熟悉,他清楚地分辨出那是一个受害者,一个已经死去、出身高贵的受害者的声音。他寻思自己究竟犯下了哪条旧时罪孽却又想不起来。然而这声音的语调分明在谴责一种罪恶,一种无疑是他在不知不觉中犯下而又负有责任的罪恶——他的悲哀和恐惧便是明证。他抬起眼睛,看见他面前站着一个严肃而又亲切,模样混沌不清而又动人心魄的陌生人。多米尼克用几句充满敬意的话向他的那个忧郁而又自信的权威致意。
“多米尼克,难道我是你唯一没有邀请参加晚宴的人吗?你想用我来弥补旧日的过失,那是错误的。当你衰老的时候,我要给你介绍从未来过这里的其他人。”
“我邀请你参加晚宴。”多米尼克带着他也不明白的诚挚回答道。
“谢谢。”陌生人说。
他的戒指底座没有印刻任何徽饰,他通过言语传递的思想不曾结出锋利闪光的寒霜。然而多米尼克对他那亲如手足而又强劲有力的目光一见如故,陶醉在一种不可言喻的幸福之中。“不过,如果你想把我留在你的身边,你就必须打发走其他客人。”
多米尼克听见客人在敲门。火把尚未点燃,屋里一片漆黑。
“我不能把他们打发走,”多米尼克回答,“我害怕单独一人。”
“其实,跟我在一起你还是单独一人,”陌生人悲哀地说,“可是你必须挽留我,你从前错怪了我,你必须弥补。比起他们来我更喜欢你,让我教你怎样谢绝他们。当你衰老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的。”
“我不能。”多米尼克说。
他明白自己刚才牺牲的是一种高高的幸福,遵奉的是一种不可推脱而又庸俗不堪的习俗,他为服从这种习俗所付出的代价根本没有乐趣可言。
“赶快选择吧。”陌生人傲慢地恳求道。
多米尼克去为客人开门,与此同时他头也不敢回地问陌生人:
“你究竟是谁?”
已经消失的陌生人对他说:
“你今天晚上牺牲我去服从这种习俗,到了明天你给我造成的伤口流出的鲜血将会更多。你遵奉的习俗一次比一次专横,它每天都使你离我更远,迫使你给我带来更大的痛苦。你很快就会杀死我,你再也见不到我了。然而比起其他人来,你欠我更多,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会抛弃你。我与你融为一体而又始终离你很远,我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我是你的灵魂,我就是你本人。”
客人们进来了,他们走进餐厅,多米尼克想把他与失踪的来访者的谈话讲出来,然而,看到晚宴主人的一脸烦恼和显而易见的疲惫,吉罗拉莫(注:客人)不想让大家和多米尼克本人扫兴,他用这样的结论打断多米尼克的话题:
“永远不要单独一个人待着,忧郁是孤独的产物。”
接着,大家重又开始饮酒;多米尼克毫无喜悦地与人交谈,然而他却得到了所有到场的显赫贵客的一致恭维。分析第一段两处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头也不敢回”表现了多米尼克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陌生人实为多尼米克本人,文章却以陌生人和多尼米克之间的对话来展开情节,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以“陌生人”为题,有哪些深刻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米尼克会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吗?请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