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 |
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
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 |
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系数。 |
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乡愁”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诗人诺瓦利斯说过:“哲学就是一种怀着乡愁寻找家园的冲动。”毋庸讳言,随着农耕时代的渐渐逝去,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城镇尤其是古城镇历经数百年风雨飘摇,多已破败,重修无力;有的在匆匆忙忙开发旅游;更有的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而实施“推倒重来”之策。殊不知,被任何新建筑新景观唤起的一时兴奋,终弥补不了城镇应有的“乡愁”的失去。
A.毋庸讳言 | B.尤其 | C.风雨飘摇 | D.殊不知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诚挚/耸峙佝偻/抖擞卷轴/卷土重来 |
B.挑剔/孝悌妖娆/缭绕铜臭/臭名昭著 |
C.灼热/茁壮偕同/揩油背负/背道而驰 |
D.赡养/潸然向隅/寓所隐秘/秘而不宣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山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因而更显出老街的“老滋老味”。
①透溢出一股浓郁的皖风徽韵
②街道两旁店家鳞次栉比
③但内进较深,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户”的特殊结构
④老街店面一般都不大
⑤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盛极一时
⑥多为双层砖木结构,全是徽派建筑风格
A.②⑥①④③⑤ | B.⑤②⑥①④③ |
C.②⑤⑥①④③ | D.⑤⑥①②③④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风雨哈佛路》的主人公莉丝,在书中自述她15岁时因父母吸毒而无家可归,流浪街头,真是令人不忍卒读,心生同情。 |
B.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姚佩兰,身患绝症后为给孩子留学费,耗时三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处心积虑的母爱,感人至深。 |
C.几年前的滨湖还比较荒凉,现在已经成了美轮美奂的一道风景,随着合肥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这座城市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
D.这个商场展出的商品,有的包装简陋却价格昂贵,动辄上万;有的外观精美却不名一文,很多顾客都对此感到非常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