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任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 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②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
C.①辱书云,欲相师 | D.①不耻相师 |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翻译及默写
文言文考查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也,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
B.因抗颜而为师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
C.被南越中数州 被:覆盖 |
D.余以为过言过:过失、错过。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棁字子文,博陵安平人。棁少好学,梁贞明三年,举进士甲科,为开封尹王瓒从事。棁性至孝,父涿有疾,谓亲友曰:“死生有命,无医为也。”棁侍之衣不解带,有宾至,必拜泣告于门外,请方便劝其进药,涿终莫之从。及丁忧,哀毁过制。明宗朝,授监察御史,不应命,逾年诏再下,乃就列焉。累迁都官郎中、翰林学士。
天福初,以户部侍郎为学士承旨。尝草制,为宰相桑维翰所改,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乃引经据争,维翰不能诘,命权知二年贡举。时有进士孔英者,素有丑行,为当时所恶,棁受命往见维翰,维翰语素简,谓棁曰:“孔英来矣。”棁不谕其意,以谓维翰以孔英为言,乃考英及第,物议大以为非,遂罢学士,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卿。后以风痹改太子宾客,分司西京。卒年六十八。
棁平生所著文章、碑诔、制诏甚多,人有借本传写者,则曰:“有前贤,有来者,奚用此为!”凡受托而作者,必亲札致之,即焚其稿,惧泄人之假手也。棁笑不至矧①,怒不至詈,接新进后生,未尝无诲焉。群居公会端坐寡言,尝云非止致人爱憎,且或干人祖祢之讳。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使冒犯。尝自话于知友云:“某少时,梦二人前引行路,一人计地里,曰:‘一舍矣,可以止。’一人曰:‘此君当更进三十有八里。’复行如所言,二人皆止之,俄而惊觉。”棁常识是梦,以为定命之限,故六十七请退,明年果终焉。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注:①崔棁(zhuō) ②矧,(shěn)露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权知二年贡举知:掌管 |
B.凡受托而作者,必亲札致之致:招致 |
C.且或干人祖祢之讳干:冒犯 |
D.复行如所言如:按照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逾年诏再下,乃就列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B.棁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C.有前贤,有来者,奚用此为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
D.尝自话于知友云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棁生性至孝,当他父亲病重之时,他衣不解带地侍奉之他,父亲去世守丧,他悲伤的程度也远远超过常人。 |
B.崔棁草拟文书,被宰相桑维翰改动,他引用唐时旧例辩驳,致使宰相桑维翰被贬官。 |
C.崔棁常为人写作碑诔、制诏等,事后都会焚毁原稿,是害怕给别人留下抄袭假借的空子。 |
D.崔棁认为一个人言语太多可能会引起别人的爱憎等不良反映,所以在公众场合时常保持缄默。 |
用“/”给下面文言文句群断句。
对 曰 夫 兵 在 御 之 得 其 道 不 在 众 多 陛 下 取 其 壮 健 以 道 御 之 足 以 无 敌 于 天 下 何 必 多 取 细 弱 以 增 虚 数 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
译文:。
(2)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译文:。
(3)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