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
项目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
指数 |
指数 |
指数 |
指数 |
||||||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
68.5 |
100.0 |
87.4 |
127.6 |
111.4 |
162.6 |
127.9 |
186.7 |
|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
14.9 |
100.0 |
18.7 |
125.5 |
23.6 |
153.0 |
26.8 |
179.8 |
|
如表中农民货币收入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
B.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C.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A.文化领域长期存在泛政治化的倾向 |
B.政论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 |
C.新文化运动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限 |
D.政治革命与文学改良具有同等作用 |
启蒙思想家格劳秀斯认为:“自然法是正当的理性准则,它指示任何与我们理性和社会性一致的行为就是道义上公正的行为;反之,就是道义上罪恶的行为。……自然法是如此的不可变易,就连上帝也不能加以变更。”该材料认为自然法最本质的特征为
A.个人自由至上 | B.批判教权与专制 |
C.倡导社会正义 | D.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
加尔文教派认为:为了上帝,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中认真劳作,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天职观”。从中可见,天职观的核心价值取向是
A.严密的社会分工 | B.追求社会财富 |
C.人人为上帝服务 | D.平等的劳动观 |
疆域地图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反映了
A.西汉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理 | B.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 |
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 | D.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 |
王守仁(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该观点有利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 B.完善心学体系 |
C.否定孔子的权威 | D.批判专制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