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

波旁王朝的苛政

B.

资产阶级的贪婪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教会统治的腐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政府形象
C.改善劳资关系 D.缓和社会矛盾

《美国通史》:“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0万代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①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②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提高农产品的价格④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无信不立,事无心不成,业无信不兴。”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公司、政党乃至国家,诚信对于经济行为和运行极其重要。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

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