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表
时间╲方式 |
手播(%) |
马拉播种机(%) |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
1928年 |
74.4 |
25.4 |
0.2 |
1932年 |
51.7 |
28.3 |
20.0 |
A. |
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
B. |
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
C. |
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
D. |
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 |
C.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
D.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一直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这主要包括 ①壮大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②分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③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④传入了西方近代生产技术和机器()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入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 )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
B.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
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
D.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 B.分工极为细密 |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 D.原料特别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