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 +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
| B. |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
| C. |
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 D. |
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
|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
|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
|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 |
| 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
|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各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相等 |
|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 |
|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
|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
| 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有关 |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达到脊髓 |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上兴奋传导有关 |
|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
|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
|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