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
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 B.吾心即是宇宙 |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
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
C.理在气先 |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英国哲学家罗素5岁的时候,家人带他去海边玩。他发现自己无法把礁石上的海蜞弄下来,非常生气。于是他问姑姑:“海蜞会思考吗?”姑姑回答:“我不知道。”“那你就应该学习。”罗素说。这说明
A.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
B.儿童的哲学停留在经验和无意识的层次 |
C.惊讶和困惑是一切哲学活动的引线或动因 |
D.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