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
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
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游览八达岭长城时说:“长城太雄伟了,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悠久的历史,也给我带来了新的启示。看过长城之后,使我感到一些日常琐事在历史面前都显得无足轻重了。”这表明()
A.文化为人所特有,是人们实践的产物 |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D.文化的力量能够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
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获胜感言中说,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美国的文化引领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
C.美国民主模式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
D.核心价值观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 |
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 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
A.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 |
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 |
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 |
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 |
2011年“两会”召开前,多位北京市民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一份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问题的提案。市民的行为是
A.依法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
B.依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 |
C.依法直接参与民主管理 |
D.依法间接参与民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