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3)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科目 政治   题型 辨析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资料显示,目前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据报道,北京三年后将喝上经淡化的渤海水。受海水淡化技术等因素的影响,淡化海水的价格一直备受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预测淡化海水价格可能的走势并说明其理由。

近年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注: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3%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材料三: 2012年6月8日,央行近4年来首次降息,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到一个月两度降息显示出国家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明显改观对我国经济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8分)
(2)阅读材料二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拉动力?(12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国家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的认识(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近,常有手机用户收到一些以“老朋友”名义发来的短信,这些短信极易引诱收信人回复或回电,而手机用户一旦回复或回电,一笔不小的话费就会被冠以“某某业务”的名义扣除。与前两年相比,现在的“短信陷阱”骗术升级。业内人士提醒,发现内容中有“这是我的新手机号码”但没有署名的短信需谨慎回复;发现号码陌生且内容中无熟悉署名的短信尽量勿回;一些只响一两声就停的陌生电话号码也勿回拔。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促进短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国家为了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合理、节约用电,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不同的用户实行不同的电价,可以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必要性。
(2)国家调控电价,实行不同用户不同电价。对此,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1年开春,曾经熙熙攘攘的“民工潮”演变成“民工荒”。仅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缺口的保守估计就达200万人,使众多企业的生产陷入困窘。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
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另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部分农民不愿外出打工。“民工荒”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一些用工单位和政府敲响了警钟。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对于材料提到的“用工荒”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解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