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须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给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疲惫,收拾包裹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中国人同风共雨、守望相助,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而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材料: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差别明显。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保护本国文化的安全,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予以高度重视。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辨析这一观点。(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8分)
2011年6月5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4.3级地震。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与地震的斗争持续了数以十万年,地震预报是地震学的终极目标之一,但至今科学家们在地震预测方面得出的结论仍然是沮丧的。
辨析:规律是客观的,也是无法认识的。
有人认为:“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但文化又促进社会的发展。”请辨析上述观点。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他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匹夫兴亡,天下有责。
请你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有人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就是发展。请简要评析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