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刻不容缓,全面加强劳动教育

刘水凌

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关键。马克思深刻指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同时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从教育方面来说,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现实,却看到在社会中,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却早已式微(注:泛指事物衰落),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诚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所说:"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围绕升学率展开,与升学率密切相关的教育项目不断得以强化,而无关项目则无人问津。虽然教育部门将升学率从考评学校和教师的指标体系中删除,但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部门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愈演愈烈,从学校到家长再到学生本人都被裹挟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劳动教育怎么可能得到重视?

④从家庭教育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一怕累着孩子,二怕占用孩子学习时间,还有家长认为,AI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的工作和劳动将逐渐被机器替代,人类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劳动。这种种观念培养出的孩子不仅不会劳动,而且厌恶劳动,轻视劳动,更有甚者成年后成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婴"和"啃老族"。事实是,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变化的只是劳动的内容和手段,而劳动本身不可少,劳动教育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前段时间一则日本幼儿园里儿童们有条不紊地自己打饭、吃饭、收拾碗筷、打扫卫生的视频刷爆网络,看到那些孩子所展现出的惊人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再看看我们的不少孩子,吃饭要人喂,穿衣要人帮,更别说收拾自己的房间了。我们这些一味溺爱孩子,包办孩子一切的家长难道不感觉羞愧并深刻反思吗?

⑤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比如对于成功的定义,其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各路明星占据着网络流量,而那些勤勤恳恳、默默耕耘的劳动者则备受冷落。例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消息发布的同一天,正赶上某位明星结婚,前者的新闻关注度远远不及后者。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很多青少年一味崇拜娱乐明星,很多学生的理想也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王健林曾说年轻人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赚一个亿。对此任正非痛心疾首道:这个国家不能像互联网一样,一天牢骚怪话,不干活然后动不动搞个小目标就挣很多钱。这是毒害青少年,青少年还得奋斗!任正非所痛批的,正是当下社会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忽视和漠视。

⑥突如其来的疫情,在让我们对各个领域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肃然起敬的同时,更应该警醒我们: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长大后才能长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在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并有所作为。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B.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C.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D.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们看到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选项。

B.

口头上素质教育、行动上应试教育以及唯分数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升学率作为学校量化考核依据和教育政绩的惯性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C.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劳动本身都不可少,劳动教育都不可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依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D.

对于成功的定义,标准越来越倾向于赚钱多、曝光率高,这种导向之下,很多学生的理想变成进军娱乐圈,挣大钱,赚快钱,出大名……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①段作者引述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观点,又从教育的角度阐述劳动的意义,让自己的观点有了稳固的依靠。

B.

文章第③④段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角度逐一剖析,指出学校只追求升学率、家长"两怕一依赖",是导致劳动教育受冷落的其中两方面的原因。

C.

文章第⑤段罗列的种种社会现象,论证了"从整个社会来看,近年来宣传导向的偏差导致很多人价值观变形甚至扭曲"这一观点。

D.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紧紧围绕"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 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 论证过程 议论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出对选文中的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历史大剧《觉醒年代》近期领跑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榜单。① 该剧形象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建党前后这段时期风起云涌 。《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就赢得良好口碑,② 这部剧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对历史人物进行脸谱化的塑造,而是比较严谨地依据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群像的原因 。整体上看,《觉醒年代》制作精良、好看耐看。③ 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只要打破束缚,多接地气,主旋律题材才能产生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④ 希望创作者继续用更多精品力作书写伟大实践,表彰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

①句在"风起云涌"后加"的历史画卷"。

B.

②句删除"的原因"。

C.

③句把"只要"改为"如果"。

D.

④句"表彰"改为"彰显"。

选出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50多年来,屠呦呦带领团队 ,让青蒿素举世闻名,面对荣誉,屠呦呦 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矢志研究青蒿素的深层机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方能 。有识之士希望继屠呦呦之后,中医药人才能够 ,群峰竞起。

A.

攻坚克难 始终如一 永葆青春 一脉相承

B.

攻坚克难 一如既往 历久弥新 薪火相传

C.

殚精竭虑 始终如一 历久弥新 一脉相承

D.

殚精竭虑 一如既往 永葆青春 薪火相传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育bǔ 狭 ài 目不 园 kuī

B.

qū 船 jiǎng 时 shà 木取火 zuān

C.

澈chéng 行lǚ 壁 gē 风 一时mí

D.

niǔ 静 tián 率 pín 器宇 昂 xuān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情节曲折,其中真假美猴王,拳打镇关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等故事极其精彩。

B.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科幻小说,讲述了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的故事。

C.

《昆虫记》是一部十卷本科普巨著,体现了作者敬畏生命的情怀,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D.

《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成功地塑造了宋江、吴用、林冲,武松等好汉形象,其语言使用古代白话,富有表现力。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