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
B.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C. |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
D. |
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
东坡①(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诗中“莫嫌”“自爱”两词,试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坡①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怪石嶙峋。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 分)
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 分)
答:
阅读李商隐的《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一诗,完成第7题。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7.⑴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诗题中所提到的“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人认为写的是“访隐者不遇”的诗人日暮归来的情景,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想象隐者归来的情景。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⑶下列哪个人物和诗中描写的隐者相似()
A.柳宗元 | B.韩愈 | C.陶渊明 | D.刘禹锡 |
古诗鉴赏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乙】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北宋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乙诗中说“岳阳壮观天下传”,你能在甲诗中找一句描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吗?找出来,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甲诗中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之情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乙诗中最能直接体现陈与义内心悲凉与孤寂的词语是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