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 据图可知,( )
| A. |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
| B. |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
| C. |
35 |
| D. |
35 |
4. 该区域( )
| A. |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
| B. |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
| C. |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
| D. |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
5. 芒种至小暑期间,( )
| A. |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
B. |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
| C. |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
D. |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
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不可能是()
| A.太阳黑子增多 |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
|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
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 B.北半球、西半球 |
| C.南半球、东半球 | D.南半球、西半球 |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
|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 B.北半球、西半球 |
| C.南半球、东半球 | D.南半球、西半球 |
当夜半球与“陆半球”重叠最多时()
| A.非洲全部位于昼半球 | B.北京市正值下班高峰 |
| C.南极昆仑站处于极昼期 | D.江苏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
南极中山站(
,
)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
,
)正式开站。根据此完成下列3题。.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 A.5时25分 | B.6时25分 | C.12时25分 | D.13时25分 |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A.820千米 | B.1020千米 | C.1220千米 | D.1420千米 |
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 A.年降雪量较大 | B.气压较高 | C.年太阳辐射较强 | D.年均风力较小 |
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 | 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 |
| C.罗马、巴西利亚、梵蒂冈 | D.华盛顿、堪培拉、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