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

    材料一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年龄段

称谓

称谓由来(摘自《礼记》等)

1-3岁

孩提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10岁以前

孺子

孺子早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满10岁

幼学

人生十年曰幼,学

13-15岁(男)

舞勺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一种文舞)

15岁左右(男)

束发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5岁(女)

及笄

十有五年而笄(笄礼)

15-20岁(男)

舞象

成童,舞《象》(一种武舞),学射、御

满20岁(男)

弱冠

二十曰弱,冠(冠礼)

(1)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

材料二   大约在17、18世纪,新的儿童观念逐渐形成。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儿童时代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观察、思维、感知方式。”

     18世纪末,童工约占西方工人总数的1/10,平均每天工作13-14小时,1821年,法国爆发了反对雇佣童工的抗议。19世纪,英法等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限定童工的最低工作年龄及工作时间、并规定儿童要接受教育。1884年,伦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成立。在此前后,英法等国先后制定法律,保护儿童免受肉体及精神侵害;剥夺虐待儿童的家长的监护权。

    1904年,法国设立儿童福利部,1908年,英国设立儿童法庭,1924年,第一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儿童应受特殊保护。1946年,联合国设立儿童基金组织。1989年《国际儿童公约》确认每个儿童均有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现已有196个国家签署该公约。

   (2)阅读材料,概括18-19世纪儿童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概括20世纪以来儿童保护的新特点。

材料三 古人云:孝者,“百行之本”“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材料四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父子母子不必有尊卑的观念,却当有互相扶助的责任。同为人类,同做人事,没有什么恩,也没有什么德。要承认子女自有人格,大家都向“人”的路上走。——吴虞《说孝》(1920年)

    材料五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力,国家根据未成年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孝亲尊师善待人”——《中小学生守则》

(3)阅读上述材料,对“孝”这一观念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

科目 地理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上游区域年降水量为398.7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盛行西北风,河漫滩上有沙丘发育,多处沙丘相互连接成链条状(图)。某科研团队选取部分沙丘进行动态测量,研究沙丘大小变化。表2为3处沙丘的测量数据。

表2

沙丘编号

测量时间

长度/m

宽度/m

高度/m

3月

52.2

18.2

1.6

6月

53.8

18.5

1.8

9月

53.2

15.9

1.4

3月

80.0

14.7

2.3

6月

80.0

15.6

2.8

9月

53.2

13.4

1.5

3月

52.1

13.2

3.1

6月

54.3

14.0

3.5

9月

49.3

15.6

2.8

(1)说出3~9月3处沙丘大小变化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原因。

(2)有人建议在河流两岸进行植被修复,推测修复后沙丘大小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图为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图15为洱海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png

洱海流域面积约2565平方千米,2017年居住人口86万。该地农业生产涵盖种植、养殖和水产捕捞等,工业生产包括食品加工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蓝藻暴发,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蓝藻再次暴发,按照退田、退塘等要求,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2.png

北京动物园目前展出的珍稀动物达500种、共5000余只。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5天假期,动物园共接待游客35.8万人。

(1)说明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北京动物园游客众多的主要原因。(4分)

北京动物园南侧的西外南路交通便利,两侧曾是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2018年,北京金科新区的核心区在此诞生。通过改造原有楼宇,金科新区吸引金融科技、金融安全等相关企业进驻,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区域联动。

(2)简述在该地建设金科新区核心区的有利条件。(4分)

草地出现退化时,植被覆盖度降低。图13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png

甲线附近区域多年来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草地管理举措,乙线附近区域施行自由放牧。

(1)比较甲线和乙线植被覆盖度的差异。任选一线,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2)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