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英国学者R•坦普尔论证了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世界第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铁矿石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
①“黑土”含有磷酸铁(Fe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 ,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2)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
①“发蓝”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致密氧化膜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的问题。
21世纪新能源﹣﹣可燃冰
国土资源部5月18日宣布:我国南海可燃冰试开采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开采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它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的,它形成复杂,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体积的甲烷气体,可燃冰可以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被誉为21世纪的新能源。
(1)可燃冰形成的条件是 。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可燃冰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有 (写1点)。
(4)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该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
(2)该反应中属于化合物的有 种。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如图是这些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其中A、C均为氧化物,B俗称纯碱,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推断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C的一种用途 ;D与E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2)写出B与E的反应方程式 .
(3)写出C→B的反应方程式 .
(4)写出A→E的反应方程式 .
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 .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 .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将煤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 .
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方面的问题.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放少量细沙以防止瓶底炸裂的原因是 .
(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能用木炭的原因是 .
(3)稀释浓硫酸时,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的原因是 .
(4)在做高温条件下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时,实验结束待试管冷却后再把固体产物倒出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