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
A |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
C |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是
A.X<Y<Z | B.X<Z<Y | C.Z<Y<X | D.Z<X<Y |
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 | B.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 |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 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 |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B.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C.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溶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 |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