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总书记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材料二: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碳达峰、碳中和与低碳生活中的“碳”指的是同一物质: (填名称),请选出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填序号)。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露天焚烧秸秆
③开发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④使用一次性木筷就餐
⑤少开私家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如下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 |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
4%-5% |
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
10% |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
(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蜡烛是否燃烧及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关系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正常含量为__________;
(2)上述结果中,方法一所依据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方法二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确保人体健康不受影响,在进入菜窖前,应对其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检验,有关操作步骤是
(1)如图一,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以看到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_(“能”、“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如图二,一个小铃通过细线固定在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向瓶中倒入石灰水,迅速塞紧瓶盖并轻轻振荡。过一会儿,再摇动集气瓶,只看到小铃的振动,却听不到铃声。听不到铃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8 |
2 |
30 |
5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A |
2 |
8 |
23 |
(1)表中待测A数据为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
(3)Y在反应中可能是______________。
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D的化学式为HClO)
(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上述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化学式);
(4)以甲图为例分析,你能总结出的一条结论是
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
(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左盘____,右盘 ____;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___;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