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
D.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是红棕色的、有毒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图,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上下瓶口对准,过一会儿,可以看到什么现象?用分子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科学上发现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2、3的三种氢原子,你认为这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操作①的名称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Ⅰ)(Ⅱ)(Ⅲ)
(2)操作②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异味、色素,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
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由分子的角度解释: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何不同?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名称是,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或“失”)电子;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另一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写出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与核电荷数为8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3)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两条: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