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近年来,怀化市大力推进实验教学,于2021年五月举行初中毕业考试实验操作考查。兴趣小组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粗盐的提纯】实验,邀请你一起完成。

Ⅰ.溶解

Ⅱ.过滤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小李同学对过滤后滤液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阅资料】

a.粗盐中除含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

b.BaSO4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为确认滤液中CaCl2、MgCl2、Na2SO4的存在,小李利用实验台上的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往上述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静置,过滤

     

滤液中含有MgCl2

②往上述①的滤液中滴加足量的       ,充分反应,静置,过滤

   

滤液中含有CaCl2

③往上述②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      ,充分反应,静置,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滤液中含有Na2SO4.

【实验反思】小宇同学认为实验③不够严谨,理由是               。老师告诉同学们,可在实验③所得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的    (填“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有部分沉淀未溶解,则可验证Na2SO4的存在。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将上述杂质除去,然后将除杂后的滤液置于蒸发皿进行蒸发结晶,当观察到        ,就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小李高兴的宣布:我们得到了纯净的氯化钠。

【实验拓展】小李欲通过计算检验氯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镁,取样品ag,充分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当产生沉淀的质量不等于   g(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时,则含有氯化镁。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结论是,由该结论可知(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Ⅱ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猜想二: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猜想一
正确
步骤2:将步骤1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1)小方用下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进行研究,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假设】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氢氧化镁均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MgO+2HCl= MgCl2+H2O 、
③MgCl2+2NaOH=Mg(OH)2↓+2NaCl 。
【实验探究】
①下图中镁带剧烈燃烧,冒白烟,有黑色固体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

②为检验生成物的成分,做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向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有黑色固体。
I、将黑色固体收集、洗涤、干燥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黑色固体燃烧,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
黑色固体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I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_______,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白烟的成分是______。


③为了回收II中的白色沉淀,证明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步骤、试剂、现象和结论)。
【反思提高】实验室中由某些活泼金属引起的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细沙灭火。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504双吸剂”,其成分为铁粉、生石灰等。实验小组同学对一包使用过的“504双吸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Fe + 2FeCl3 === 3FeCl2
【进行猜想】固体成分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进行实验】
甲同学的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导管另一端伸入澄清石灰水中。
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固体中一定含有
不含Fe2O3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底部有不溶物,

固体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实验质疑:你认为甲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阐述理由:
乙同学的实验:

综合上述实验过程和数据回答问题:
① 加足量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504双吸剂”使用后固体的成分是
【反思与评价】
依据甲、乙同学的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甲同学实验中得到的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一定有FeCl2、CaCl2
B.乙同学实验过程中共有3个反应发生
C.乙同学实验中得到的黄色溶液中溶质为FeCl3、CaCl2
D.甲、乙两位同学实验中都有气体产生,但生成的气体成分不同

某实验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请回答问题。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的白磷,小烧杯内放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组装好装置。打开弹簧夹,将溶液A缓慢加入到小烧杯内,溶液A是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填写后续实验步骤和现象),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弹簧夹,然后用凸透镜加热白磷,观察到白磷不燃烧,该实验过程的目的是______。
(2)停止加热,轻轻振荡装置,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再用凸透镜加热白磷,观察到白磷燃烧,白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NaOH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然而,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