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银行(下文称"央行")2014年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机构,经过五六年的努力研究与探索后,最终由央行发行了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一数字人民币。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试点测试。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至此,试点范围扩至"10+1"。随着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地方政府、银行和相关机构多方发力,共促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深圳、海南等地推出数字人民币支付优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及存量用户的活跃度:六大行等运营机构也积极向更广泛的客户群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线上线下多个领域,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区深受消费者欢迎。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表示,下一阶段将根据试点情况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数字人民币技术、政策方案,强化数字人民币通用性和普惠性,完善产品功能和应用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他也表示,试点地区目前总体仍处于试点测试阶段,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还没有时间表。
2021年4月1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数字人民币将主要用于国内零售支付,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顺应市场需求用于跨境支付交易,这也是可以实现的。
材料二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运营机构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100%准备金,这就是1:1的兑换过程。这种双层运营体系和纸钞发行基本一样,因此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对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稳定产生大的影响。数字人民币投放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不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构成竞争,同时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数字货币投放系统保证数字人民币不超发,当货币生成请求符合校验规则时才发送相对应的额度凭证。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说车牌号就可以成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子钱包,通过高速公路或者停车的时候根据需要进行支付。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这样都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数字人民币还有一些个性设计,如双离线支付,像纸钞一样实现无需网络支持的电子支付需求:还可以有多终端选择,没有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数字人民币还能极大节约造币所需各项成本;还可以在疫情之下,减少货币交易中的病毒传播机会。
材料三
央行研发与推行数字人民币,全球各国有很多猜测,有人臆断央行发行数字人民而是想建立世界货币金融新格局,甚至认为中国政府把"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权和控制权当成主权国家间竞争的'新战场'。"事实上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只是为应对世界货币形势变化而做出的必要抉择。因为随着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后,比特币的横空出世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代币工具涌现,对全球各国法定数字货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中国也是率先受到非法定数字货币冲击的国家。目前全球现有近70个国家已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有的国家已推出了政府控制的数字货币,这更增强了中国央行研发和推出数字人民币的紧迫感。
(1)下面内容与三则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 |
湖南省岳阳市是数字货币测试地区之一。 |
B. |
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需要较强的网络信号。 |
C. |
个人身份证号码可以成为数字人民币的子钱包。 |
D. |
中国是世界上首个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 |
(2)我国筹划发行数字人民币是十分谨慎的,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3)数字人民币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发行,你对它的正式推出抱有信心吗?请综合三则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科学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尽管世卫组织29日提高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戒级别,而且卫生官员也证实出现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但研究病毒的科学们却渐渐达成共识,认为目前的混合型流感病毒变种并没有过去引起疫病大流行的那些病毒那么致命。
②事实上,上月底首先在加州圣迭戈和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其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③众所周知,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在任何时候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是可以避免的。
④田纳西州流感病毒学专家理查德·维比说:“这种病毒与1918年的致命性病毒完全没法相比。”1918年暴发的流感造成全球大约5000万人死亡。
⑤目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相似这一点似乎是不祥之兆。它们都是在春天流感季节的末尾出现,两者似乎都是重点袭击年轻人和健康人,而不是老年人和婴幼儿,而且它们都是H1N1变种,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两个关键的蛋白类型,这两个蛋白类型主要决定着病毒的传染力和扩散力。
⑥美国疾病防治中心和国家卫生研究院周一上午公布了加州和得克萨斯州病人身上病毒的基因序列,成千上万的科学家立即开始下载那些信息。他们把病人身上的病毒同已知的病毒(1918年的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等)进行对比,之后发表了令人欣慰的消息。
⑦纽约西纳山医疗中心微生物学家彼得·帕勒斯说:“这种病毒缺少某些特征”。尤其突出的是,这种病毒缺少一种氨基酸。那种氨基酸似乎会导致肺部增生病毒粒子使之更致命。
⑧佐治亚大学流感专家拉尔夫·特里普说,对这种病毒蛋白类型的初步分析表明,经历过1957年那流感的人可能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1957年的那场流感疫情造成全球约200万人死亡。
⑨这或许可以解释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上这各病毒的原因。迄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最为严重。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5月,有删改)科学家提出“甲型H1N1流感”相对温和的依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但从基因工程实验室和流行病模型等渠道(a)获得的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目前的疫情暴发其最坏的情况可能(b)是可以避免的。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墨西哥南部出现的H1N1病毒变种的破坏性可能不及每年冬天出现的普通的流感病毒。 |
B.流感病毒是不可预测的,这种变种可能随时突变,成为更温和或者更危险的变种。 |
C.“甲型H1N1流感”病毒首次被查出时,人们认为它与1918年的流感病毒完全相同。 |
D.墨西哥老年人没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原因可能是对这种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 |
在第④段和第⑤段中,作者使用了哪一种方法来解释“甲型H1N1流感”的特征?你觉得使用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材料一:四川省新闻办公室2009年5月17日下午宣布:与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某某接触的最后一批人员解除医学观察,患者包某某也同时治愈出院。(《钱江晚报》)
材料二:2009年5月7日,北京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内地第三例输入性确诊病例。患者为女性,18岁,北京人。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O89航班到达北京。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开展了对密切接触者的跟踪工作,全部密切接触者已查明并进行医学观察。(《人民日报》)
启示
①我喜欢在海边静静地思索。当躯体休息下来的时候,往往是大海最活跃的时候。
②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就像面对缥渺无涯的星空一样,思维的翅膀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会飞得
很远、很远……
③我凝视着。头上,那比地球还古老的阳光;远处,那像大海一悠久的群山,那从未止息过的碧波,那日夜进退的潮水,甚至,就在我身边,这一块目睹了多少人间沧桑的礁石,这一切,都会使人想到世界的永恒,自然的永恒。哦,再想下去呢,我便常常坠入一处无名的怅惘: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人的生命又多么短暂……
④可是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海边遇见了一位熟识的老渔民。我们攀谈了起来。从打渔聊到天气,从大海聊到人生。我忽然感叹地说:“人和海相比,真是太渺小,太短促了。”老渔民似乎不假思索地笑了笑,随口说:“可海懂什么?”他的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我望着大海、群山、礁石……许久,忽然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我想,是呵,海懂得什么?山懂得什么?它们虽然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今后,也许还将存在更多的亿万年,可是,它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感知和意识自己的存在,哪怕一分钟,一秒钟呢!而人,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的岁月,却每时每刻,甚至在梦中也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身的存在。而且,不正是人类自己赋予了自然以人的面貌、思想和感情吗?在无知的自然面前,人,难道不该感到骄傲和神圣吗?我顿时觉得第一次用另一种眼光审视着眼前的大海,并仿佛感到自己渐渐高大起来……
⑤我为这意外的收获而高兴,我急忙跑去找那位渔民。可是沙滩空空的,老渔民已经出海了。举目望去,只见前方的海面上一叶小舟在风浪中驶去,驶去。而我,那些无名的怅惘也仿佛被它带走了……第③段中,从阳光、群山、碧波、潮水到礁石,这样排列的原因是什么?
第④段中的“不经意的”这个词语不能去掉,因为它照应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
第④段中“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一句中,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有什么含义?
老渔民“不经意的回答,犹如一道电光在我心灵深处一闪。我似乎获得了一种启示。”这种启示是什么?根据文中意思用概括的语言回答。你赞同作者的说法吗?并说明理由。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天空春图、。
对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
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一)昙花
只看过一次昙花的开放,那种感觉,凄美而壮烈。
一共五盆,排在大厅的一旁。
圆筒形的主枝,傲然直立。分枝多,呈叶状形,枝上巍巍然地挂着即将灿烂地开放的花蕾。
我和朋友,坐在厅里,喝茶、谈心。
茶原本是甘醇的,话原本是投缘的;但是今晚,整颗心,都去了昙花那儿,心情有点儿焦躁、有点儿兴奋、又有点儿不安。所以,入口的茶,变得无味;入耳的话,变得单调。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聊着,最后,索性闭口不语了。
等。
在全然的寂静中等。
子夜过后,还是完全没有动静。
意识渐渐地陷入半朦胧的状态中。忽然,响起了一种很轻微、很轻微的声音:“啪啪啪、啪啪啪”,好像蝴蝶振翼欲飞时所发出的声响。迅速睁开眼睛,盆里的昙花,灿烂地、绚丽地、快活地、无羁地开放了。
花,很大很大;非常非常白;味儿呢,浓郁强烈。
我看,我闻,我惊叹。
立在枝上的昙花,顾盼生姿,得意非凡。
它尽情地享受人间蜂拥而来的爱。
然而,就在“旖旎风光无限好”的时刻,鸡啼声起,它大限到来。不作无谓的留恋与挣扎,它迅速萎谢。
众人齐声叹可惜。
独我。羡慕它。
它辉煌而来,辉煌而去。
生命虽短,不曾浪费一点一滴。文中的“我”在看昙花开放前、中、后的心情变化是什么?(可用文中词语,3分)
文中描写昙花的词句写得美,请摘录一句,从语言角度加以赏析。
句子:
赏析:本文表达作者对昙花怎样的感情?
读了本文后,你从“昙花”身上获得怎样的生命感悟?
古诗词中写“花”的诗句浩如烟海,请写出两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叶的思念
①深秋的早晨,打开房门,满地都是金黄的落叶,厚厚的、柔柔的,轻轻踏上去,犹如走在绒毯上,细细体会,如仙如梦,让我一时忘掉周围的一切。我爱极了这情这景——这秋叶。
②微风清荡,落叶如万只彩蝶飞舞,在朝霞的映照下,红如玛瑙,黄如玉片,艳丽极了;树上的枝丫沙沙作响,像在深情地为离开的叶子[甲] ();落下的叶子[乙] (),那么安详,毫无悲怨。此时我总会小心翼翼地拾起她们中的一片,痴痴地欣赏,幻想着把她们串起来,缀成金色的衣裳,穿在身上,也许会显得特别美丽。我经常捡些形状好看的叶子带回我的小屋,小心地夹在厚厚的书本里,过些日子取出来,她们便成了很好的标本。或者,我会用彩线在标本上系一个小蝴蝶结,做成漂亮的天然书签;或者仔仔细细地把她们用透明胶带贴在墙上,拼成美丽的图形。
③有人喜欢嫩叶,[丙]();有人喜欢绿叶,[丁]()。我却偏偏喜爱这秋天的落叶,她们从不自耀,不求赞美,无声地来,无声地去,走完了自己该走的路,做完了自己该做的一切,或化为灰烬,或为明天的绿树成阴而甘于融入泥土,而她们依然是一片沉默、安详……
④啊,好思念你——秋天的落叶!第①段画波浪线一句中的“这情这景”是指哪情哪景?(用原文语句来回答)
请你选出最恰当的选项填入第②、③段的甲、乙、丙、丁处的括号里。
A.欣赏她带来的浓浓春意 | B.吟唱着一支送别的歌 |
C.赞美她蓬勃盎然的生机 | D.含着微笑静静地躺着 |
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热爱秋天的落叶、思念秋天的落叶的原因是什么。(3分)
这篇文章在语言上很有特色,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请从文中摘出你最喜欢的一
句话,从修辞角度赏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赏析: